美景在“跟前” 幸福在眼前——郧阳区山跟前村乡村振兴工作纪实初夏,记者来到郧阳区柳陂镇山跟前村,只见二层小楼鳞次栉比,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民孙绍虎介绍:“如今村庄变美了、环境变好了,游客多起来了,每家农家乐一年都有上十万元的收入。”
近年来,该村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理念,按照“注重特色、差异发展”原则,高标准、高质量、一体化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精心描绘“有山有水、有韵有质”的美丽画卷。
山跟前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丹江口水库建设移民搬迁所形成的一个老渔村。因建设之初缺乏统一规划,房屋密集,布局凌乱,村容村貌脏乱差。
房屋改造,既要满足村民期望,还要符合全村规划。在区政协帮助下,该村组织群众代表赴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街道郝堂村、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实地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经验,请北京中艺创意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为村庄进行统筹规划,明确“临江仙庄渔人码头、汉江河畔十里樱花”定位,将山、水、林、园、路,房、院、厨、栏、厕统筹纳入移民美丽家园建设,按照风格统一、质量达标、外形美观、功能齐全的要求对房屋进行改造,绘就“展示渔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美丽乡村发展蓝图。
该区政协驻站(山跟前村社情联络站)委员通过入户走访、听取,最终决定由该村从事建筑行业的4名能人集合村里40余名工匠、60余名普通劳力组成4支施工队,集中推进房屋改造工作,累计改房167户820间,其中特色精品房达156户467间,综合节省建设成本30%以上。以前的老旧房屋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洁净舒适的“乡村别墅”。
一方庭院,满屋风景。走进村民王存有家的庭院,绿植盆景相映成趣。“闲暇时种点花草,能让人心情愉悦。”王存有一边修剪盆栽,一边笑着说。
2022年5月,该村运用“共同缔造”理念,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全力推进庭院美化工作。该区政协驻站委员与村民面对面协商,形成《自主实施庭院美化工程方案》。随后,7名村干部、6名党员带头实施庭院美化。
在典型示范带动下,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按照“保留原生态”的要求,依山就势、就地取材,硬化地面、修建栅栏、建造花坛、栽种花木,实现了从“群众普遍坐等看”到“少数户干、多数户看”,再到“户户干、比着建”的转变。经过三个批次推进,共改造庭院167户。
为确保改造质量,该村成立“指挥部工作人员+政协委员+村组干部+户主”的建设、监督、验收小组。对改造的庭院验收合格后,按5000元至1000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共兑现奖补资金300万元。
庭院美化提升后,如何发动居民共治、巩固改造成果?该村以“家洁、家风、家业”为主题的“三家”建设活动为抓手,将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组建保洁员队伍,推行公共责任区“义务认领”、“门前四包”机制中欧ZO,引导群众做到“扫干净、摆整齐、无污水”,村庄面貌大变样。
“现在村里旅游业发展得好,游客越来越多,我开农家乐一年能挣几万元。”提起现在的生活,村民孙许青高兴地说。
人居环境是基础,产业兴旺是关键。郧阳区将山跟前村作为全区“国企+村企+民企+电商+金融”模式试点,助力该村盘活闲置房屋,吸引能人回村、市民到村、企业聚村,开办物流公司、假发厂和袜业作坊,让村民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新希望集团、山东聚力菌业、大运汽车、聚鑫国投等企业相继将办公商务区迁至该村。该村成立十堰穰耕广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培育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4家,建设标准化大棚120亩,发展小水果基地100余亩,提升改造柑橘基地300亩。
2023年,该村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
通过系统缔造,山跟前村的美誉度越来越高。全市重点项目拉练、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会、乡村建设“六件事”推进会等会议期间,共有8批次2000余人到该村观摩。来自河南、海南、陕西、北京等地的参观团队共3万余人次先后到该村学习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山在跟前,水在眼前,幸福在面前”成为山跟前村新时代发展变迁的真实写照。(记者 李平 通讯员 陈红梅 陈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