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ZO苏州:绘就“处处皆景、城在园中”美丽生态画卷这两天,苏州民治路上一株盛放的无刺枸骨火了。鲜红的果实似颗颗玛瑙装点着粉墙黛瓦,勾勒出别样的古城春景图,吸引了大批市民“寻宝”打卡。在苏州,一年四季漫步街头,无论是闹市的小游园、小桥流水的寻常巷陌,亦或是清新润朗的湿地公园,总会有绿树红花的风景在不经意间让你驻足,收获一波浪漫惊喜。
公园城市是苏州发展新的蓝图和梦想。近年来,苏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依托“真山真水园中城、人工山水城中园”的空间特色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的资源禀赋,着力优化“四角山水”生态布局,保留江南水乡生态基底,发挥苏州园林艺术特色,因地制宜推进“园林外移”,高质量推进具有苏州特色的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公园城市”“园林之城”“国际湿地城市”建设,一幅“处处皆景、城在园中”的美丽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公园城市”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苏州作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经济发达、山水环绕,古典园林独步天下,建设“公园城市”有着优越的本底条件中欧体育官网。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制度设计至关重要。2022年7月,《苏州市“公园城市”建设指导意见》出台。
建设公园城市,不是苏州凭着一腔热情喊出的“口号”,而是在对自身实际进行仔细研判下扛起的重担。目前,围绕五大任务:厚植江南水乡生态基底 、串联“四角山水”绿道网络、构建城乡一体公园体系、彰显苏州园林遗产价值和打造“公园+”苏式生活典范,苏州的公园城市建设已经起笔。“我们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坚持区域特色生态空间格局和坚持优美环境普惠民生导向,满足人民群众转角遇到美的生活新期待。”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局长曹光树如是说。
在苏州姑苏区金塘一村小区,改造后的金塘口袋公园(福善园),儿童智趣景墙、运动空间等每天都吸引着小朋友前往嬉戏。公园廊架东侧以“棋盘”为主要元素,设置了石桌、坐凳,是附近老年人休憩对弈的好去处。口袋公园是城市绿色空间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园绿地的有益补充,具有选址灵活、形式多样、实用便民等特点。2022年,苏州全市累计新增及改造绿地379万平方米、口袋公园83个。这些口袋公园虽然袖珍但“五脏俱全”,在扮靓城市颜值的同时也满足了周边居民的多元需求,增添了一份份民生“微幸福”。
细细梳理近年来苏州城市绿化“成绩单”和“公园城市”建设蓝图,以古典园林为底,以千年古城为核,以“四角山水”为网,一个“处处皆景,城在园中”的“公园苏州”呼之欲出,令人期待。
这两天,在苏州环秀山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来到假山、厅堂前,架设起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三维扫描后,又操纵无人机飞向空中航拍,以此得到彩色高精度点云数据和高清照片。“有了采集的点云数据和照片,就能对环秀山庄进行三维建模、BIM建模以及绘制平立剖面图,开发出具有虚拟游览功能的体验系统。”工作人员介绍道。
为更好地保护彰显苏州园林遗产价值,近年来,苏州积极打造“数字园林”的生动写照。在编制公布4批《苏州园林名录》、对其中108处园林予以群体性保护的基础上,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借助实景建模、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立一批苏州园林全景数字模型,详细记录苏州园林内的空间布局、园林要素以及建筑颜色尺寸、材质纹理等信息,全面展现其精巧细致和精湛技艺。目前,苏州已建成虎丘全景数字模型及33处园林古建筑和假山的数字模型,完成拙政园、沧浪亭等10余处园林720度全景VR。
“打造数字园林,就是要建起一座园林数据库,将园中建筑和设计更加完整精确地保存下来,为日后园林的修缮和恢复提供数据和模型支持,实现预防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主任朱海俊说,同时,苏州园林运用“数字园林”所创造的虚拟场景,更新园林文化的表达方式,丰富游客的游园体验,真切感受到园林的魅力。
来到拙政园,体验夜游体验项目“拙政问雅”正成为一种新时尚。漫步园中,浅浅光影从庭院中映射,勾勒出挑灯夜读的景象,而环绕的山水也泛起缭绕的雾气,随着清雅的音乐,昆曲演员缓缓步入,置于这幅江南立体山水画卷中,在月下成为乌漆夜幕中一抹亮色,重现百年前的古韵雅趣。
近年来,苏州还积极践行“园林外移”理念,吸收、借鉴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和态度,融入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在苏州干将路等城市主干道的绿化带中,你可以看到刺柏、榆树、五针松等苏派盆景穿插其间,独特的造型、古雅的气韵,吸引了大批往来路人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与此同时,苏州园林也正走向海外,成为讲好苏州故事、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窗口”。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大平台”,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遗中心等国际平台,授权出版认证教材《世界遗产与年轻人》,推进亚太地区遗产保护奖、国际风景园林师等国际奖项申报,为全球遗产保护工作作出苏州贡献,同时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各园林景区与美国流芳园、加拿大中山公园等7个海外园林建立“姐妹园”,并倾力打造“苏州园林文化使者”行动计划,通过一系列体验式培训课程,推动在苏外籍人士成为向世界推广苏州园林的源头活水,实现“美美与共”。
走进初春的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蓝天碧水,湖光山色,让人流连忘返。该公园是首批国家级湿地公园,占地23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63.3公顷,湿地率达71%。湿地公园由鱼塘改造修复而来,是太湖流域退渔还湖的成功典范,公园构筑的生态浮岛为鸟类营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发现野生鸟类158种。
近年来,苏州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大力推进湿地保护和生态文明事业。类似这样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在苏州共有6个,分布于三区两县(市),在苏州湿地区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10多年来,苏州建成湿地公园21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8个,划定湿地保护小区87个,自然湿地保护率从2010年的8%提升至70.4%。已有12块湿地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水禽数量标准,全市鸟类种数增加了100余种,达到394种。2018年常熟市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2021年苏州市湿地站荣获“第二届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2021年苏州湿地修复案例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100+案例”。
2022年,苏州湿地保护事业站上了新的时代风口。4月,苏州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立足于保护优先,筑牢城市生态基底;基于自然,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人民共享,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方面把工作推向深入。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一直是苏州作为园林城市的典型特色。如今,打开苏州“公园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建设的蓝图,一个“人工山水城中园、自然山水园中城”的生动画卷正鲜活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