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评论:重庆旅游好戏还在后头遥看两江盛景的洪崖洞,夜里总是灯火阑珊、美轮美奂,梦幻如动漫大师宫崎骏笔下的童话世界;高耸入云的云端廊桥,总能用透明玻璃地板下的白云和群山之巅,引得游客惊叫连连;涂装时髦的轻轨列车,在李子坝轨道交通站穿楼而过的奇景,也绝对能让外地朋友惊叹“3D立体魔幻大都市,果然不一般!”……
重庆之美,美在神奇自然风光,美在多彩民俗风情,美在丰富特色风物,美在厚重人文风韵,美在秀丽城乡风貌。当前,重庆旅游业发展渐入佳境、蓄势待发,方兴未艾,好戏还在后头,打造“升级版”正当其时。
为帮助大家充分认识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重大意义、独特优势、扎实基础和紧迫任务,切实增强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的共识和合力,CQDK全媒体时评中心特推出这组时评——“打造重庆旅游升级版”七人谈,希冀以思想的力量,助推大美重庆更加妖娆。
楚襄王极目远眺,只见神女峰云气缭绕,那云层形如群山,层层盘旋直上九天。可还没来得及细看,云雾又变了样子,各种奇景层出不穷。如此变幻迷离的景象,让楚襄王惊叹不已。此情此景,被宋玉记录于《高唐赋序》: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大约800年后,唐朝诗人元稹同样感慨于巫山云峡之瑰丽,遂咏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让巫山奇景从此享誉华夏,也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长河中为重庆之美留下了一个浓墨重彩的注脚。
古往今来,这座城市的美,让无数文人墨客望之神醉,为之留下了不少动人诗篇——“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重庆之美,美在神奇自然风光,美在多彩民俗风情,美在丰富特色风物,美在厚重人文风韵,美在秀丽城乡风貌。真可谓“大美重庆,美不胜收,美不尽言”!
5月16日,重庆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提出了重庆旅游发展的价值定位“行千里·致广大”。市委陈敏尔指出,要牢牢把握“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展现“诗”和“远方”的结合,让人们通过旅游获得审美上、心灵上、精神上的享受,达到“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境界。
“入心”,即深刻领会中央和市委关于旅游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并以此为导向,深刻把握重庆旅游发展的宏观叙事,以此来找准自己贯彻执行的坐标。
“旅游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旅游是增强人们亲近感的最好方式”……党的以来,习总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习总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指引下,重庆市旅游发展大会提出了重庆旅游的“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的价值定位,并围绕这两大定位描绘了重庆旅游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实现蓝图的具体方法路径。对全市干部群众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培育者、建设者和参与者而言,要推动重庆旅游“行千里·致广大”,首先就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和市委关于旅游发展的指示精神,把握重庆旅游发展的宏大定位和宏观路径,做到入脑入心,方能准确执行。
“做细”,即在中央和市委相关战略导向指引下,切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合理运用行政和市场“两只手”的力量,对旅游资源特别是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是一篇大文章。要做好这篇大文章,关键就在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切入,抓住关键,做实“绣花”功夫。这就需要树立一个基本观点:以尽“精微”而致“广大”。在注重全域化发展、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和加强旅游安全建设的同时,加强对旅游产业各环节的打造——要强化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发展思想,全面提升城市和景区品质,加快完善旅游软硬件设施,加强旅游服务队伍建设,进一步找准旅游发展定位,有针对性地提供特色服务,壮大“旅游+”融合发展产业体系,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在旅游领域深度应用,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于细微之处做精做细配套服务,着力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构建和完善“快旅慢游”服务环境,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入心”把向,“做细”求效。在赢得广大游客点赞的同时,让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镇在重庆旅游发展的大框架有机融合,真正实现旅游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洪崖洞”“轻轨穿楼”“长江索道”……今年以来,一个又一个关于重庆的旅游热词见诸网络和各大媒体,为重庆旅游点亮了一层“3D立体魔幻大都市”的炫酷光环。
然而,对重庆旅游而言,满足于现状绝非长久之计,而应围绕“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全力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真正实现旅游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对于如何打造重庆旅游升级版,市委陈敏尔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指出了六条具体路径:注重全域化发展,注重全季节体验,注重全产业发展,注重全方位服务,注重全社会参与,始终把旅游安全摆在重要位置。
要注重全域化发展。目前,重庆有旅游资源单体4042个,优良级单体旅游资源230个,其中五级以上最优级旅游资源31个、四级以上104个、以上95个,涵盖了都市、乡村、峡谷大川、温泉湖泊、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多种类型。在打造重庆旅游“升级版”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特色”之美,立足景区自身资源禀赋,做出亮点、做强特色、做深内涵,将颗颗“珍珠”串成晶莹“项链”,完成“小旅游”向“大旅游”的升级。
要注重全季节体验。在不同时段、不同季节培育和推出旅游名牌景区和拳头产品,以不同阶段的旅游体验来吸引人、留住人,让游客能够春赏花、夏消暑、秋观叶、冬玩雪。巫山小三峡以前主要在几个“小长假”中推出乘船看峡谷风光的旅游项目,其他时段始终缺少吸引游客的办法。后来,巫山小三峡培育和推出了神女峰、神女溪等名牌景点和配套旅游产品,使得四季皆有亮点,唱响了旅游“四季歌”,丰富了旅游项目和游客体验,最终做大了旅游市场。
要注重全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不在于空间上的“全”,而在于从封闭的旅游产业内部循环方式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也就是说,旅游产业发展不能仅仅着眼于旅游本身,更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进行跨产业打造。万盛经开区着力探索的“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目前,通过“旅游+体育”,万盛经开区已经举办了“中国·重庆万盛黑山谷杯国际羽毛球挑战赛”“中国·重庆万盛青山湖国际跑步节”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体育旅游赛事,聚集了较大的人气;还推出了体育旅游六大精品类型和14条精品线路,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推进了不同业态融合,旅游产业链条得以延伸。
要注重全方位服务。开启“服务+”模式,通过对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的精雕细琢,让广大游客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以游客旅游体验的全方位提高,来提升重庆旅游的美誉度和吸引力。在这方面,著名“网红”景区云集的渝中区就正在进行努力——今年,渝中区正在加快李子坝轨道站观景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洪崖洞、湖广会馆、长江索道等景区周边指示标识、停车位、免费WiFi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打造旅游升级版服务添砖加瓦。
要注重全社会参与。旅游业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俱佳的阳光产业,也是创造美丽、传播美丽、分享美丽的美好事业,而正因为这样的“创造”“传播”和“分享”,决定了旅游发展不能由政府一手包办。相反,要发展好旅游产业,更多的是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投入、全社会资源共同运作。因此,旅游产业要做大做强,社会各个层面都要积极参与、通力合作——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当好旅游发展的舵手;企业要突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民间各方力量也应积极参与旅游发展,形成“人人做旅游、人人享旅游”的发展氛围。
要始终把旅游安全摆在重要位置。对于旅游,没有安全这个“1”,后面再多的“0”也毫无意义。面对旅游业中一切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零容忍”是最好的屏障。要压紧压实安全责任,切实加强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等工作,推动旅游安全水平升级,确保游客“游得开心、玩得安全”。
打造重庆旅游升级版,既是一次对重庆旅游的自我审视,更是一次对重庆旅游的自我革新。相信“六全其美”之时,也就是重庆旅游升级版闪亮登场之日。
南朝钟嵘《诗品》记载:“谢康乐云:张公虽复千篇,犹一体耳。”这说的是晋朝时,司空张华经常模仿东汉著名诗人王粲的风格作诗,他的诗多叙写儿女柔情,讲究绮丽的辞藻和修辞,在当时小有名气,但真正内行的人却并不十分欣赏他的作品。因此,南朝大诗人谢灵运评价:张公的诗千篇一律、没有新意。
如今,我国一些景区的打造和开发,也令有“千篇一律”的困惑。常言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在这话在一些景区被倒了过来:“一千个游客眼中只有一种旅游体验。”
旅游产业的培育特别是旅游景点的打造,应以当地自然生态、城乡风貌、人文积淀为依托,针对特色进行深度开发,而不是简单复制、一哄而上的同质建设,方能避免“千城一景”的尴尬。
有多火?朋友圈持续刷屏,动漫《千与千寻》的现实版洪崖洞、“空中巴士”长江索道、穿楼而过的轻轨列车……纵观山城品牌景区,哪一个不是人头攒动?这也不禁让我们思索,重庆为何能火?除了社交网络、短视频应用等互联网技术的推波助澜,溯本求源,不难看出,独有的山水风貌和独特的巴渝文化才是重庆旅游火起来的根本原因。
正如市委陈敏尔指出的,要牢牢把握“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展现重庆“城在山水间、山水在城中”“有山有水、依山伴水、显山露水”的独特魅力,彰显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
要实现“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目标定位,重庆旅游更加需要抓住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旅游品牌,真正让游客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真正向“千城一景”说NO。
打好“三峡”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三峡之美,世人皆知。在推进三峡港湾、云阳龙缸等两侧腹地景区建设拓展旅游腹地的同时,相关区县和部门还要着力推进奉节—巫山—巫溪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建设,打造具有世界吸引力的一体化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并开发三峡低空、自驾、滑雪、露营、徒步、登山探险等业态,丰富旅游产品类型,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千年美景焕发新风采、展现新魅力。
打好“山城”牌。要通过实施“两江四岸”滨水休闲观光游憩工程、都市景观风貌与环境治理和亮化工程,提升现有观景平台功能,进一步推进主城山水都市风貌建设,提升城市观景功能,让游客多视角分享山城美景,打造在国际上具有独特性的山地都市旅游品牌。
打好“人文”牌。要把文化元素植入景区景点、融入城市街区及休闲空间,强化文化记忆,营造文化氛围,彰显城市文化魅力,把重庆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打好“温泉”牌。要将推进健康养生与休闲度假相结合,拓展温泉景区功能,延长温泉旅游产业链,做强五方十泉、做优一圈百泉,做响做亮“世界温泉之都”品牌,把重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温泉旅游城市和温泉疗养胜地。
打好“乡村”牌。要把发展旅游与振兴乡村结合起来,推进乡村旅游与景区融合,加快发展模式、产品及业态、市场营销及相关政策创新,推进乡村旅游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转变,推动传统“农家乐”向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度假转型,建设一批国际乡村旅游示范区,把田园风光、秀美乡村变成聚宝盆。
梦幻如画中仙境的洪崖洞,别具一格的长江索道,独树一帜的“轻轨穿楼”奇景……在这些成为“网红”的重庆景点吸引下,1735万人次来渝“打卡”,饱览“3D立体魔幻大都市”的盛景。
5月16日,重庆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市委陈敏尔在大会上强调,当前,重庆旅游业发展渐入佳境、蓄势待发,方兴未艾,好戏还在后头,打造“升级版”正当其时。
在“渐入佳境”之际乘势而上,打造重庆旅游升级版,将不可持续的“爆款”变成历久弥新的“经典”,让重庆成为人们常来、常想、常念的“山水之城·美丽之地”——这,就是重庆让“网红”变“长红”的追求。
对此,在中央相关指示精神指引下,市委给出了答案: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是一篇大文章,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准发力、久久为功。
所谓“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就是要结合自身资源和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做靓做优旅游产业,一如荀子在《劝学》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重庆旅游,就是要以“积跬步”“积小流”“作驽马”的久久为功,努力把“小旅游”拓展成“大旅游”,“小产业”发展成“大产业”,“小服务”培育成“大品牌”。
以一域带全域。路途有风景,是人们远行的期盼。要通过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把青山与碧水相连、风光与历史相交、人文与休闲相融、景点与景区相接、景区与城乡相生,挖掘景区内涵、提升景区品位,穿针引线,引线串珠,充分将重庆的各种风景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起来,突出地区特色、彰显全域联动,形成“处处有景、全域精彩”的活跃局面,以一隅之生动,助推重庆旅游全域之活力。
以一业带百业。旅游不应该是“金鸡独立”,而应是“黏合剂”。要通过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要素,持续积极构建“旅游+交通、体育、卫生、生态、科技、工业、农业……”等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用延伸产业链条、用业态共生共融,为经济结构注活力、为旅游发展拓空间,刷出重庆旅行“新体验”。
以一优带全优。旅行的过程,就是口碑传播的过程。在一个地方,一位游客体验到优质的服务,会让更多游客慕名而来;一位游客体验到不好的服务,会让更多游客望而却步。“长红”重庆的名片,是独特的城市风貌,是厚重的城市文化,更是精细化的旅游服务。要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采用领先的科学技术,让景区环境更整洁、景区秩序更有序、景区交通更通畅、景区待客更周到,提高重庆旅游美誉度和吸引力。
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必能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之后,积小成大、聚沙成塔,让“网红”重庆像山城火锅一样,历久弥香,红上加红。
这是一个“一槽二梁三面坡”的贫瘠之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闭塞,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没有任何产业基础可言。
可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在脱贫攻坚战中开辟出了一条蹊径——聚焦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平安乡关门山地区有山有水,风光奇峻,具有发展4A级景区的天然优势和资源潜力。平安乡党委、政府在大力发掘、打造旅游项目的同时,还通过完善交通,将关门山与巫溪红池坝、云阳龙缸、城口亢谷及湖北恩施大峡谷串联起来,逐渐形成了发展潜力巨大的黄金旅游线。
当地负责宣传的同志说,关门山就像一粒正待发掘的“珍珠”,党委、政府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拂去它身上的“灰尘”,并将它与其他“珍珠”串联起来,这样才能让它绽放出光芒。
为了共同对付强国,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秦在西方,其余六国土地南北相连,苏秦因而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此为“合纵”。
以前景区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不仅会造成同质发展和重复建设,更有甚者,还会导致彼此拆台、无序竞争等“内耗”。像这样的“野蛮生长”,显然已经无法适应人们对旅游体验越来越高的生理心理需求和当下旅游经济的发展需求。平安乡旅游业的发展路径,正是借助“合纵”,通过建立协同合作机制,既擦亮自身资源这颗“珍珠”,更通过“连珠成串”,在彰显自身比较优势的同时,有效凝聚了规模效应中欧ZO,可谓“两全其美”
让景区这颗“珍珠”亮起来。有关“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六朝。齐梁时,沈约《悲哉行》“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的诗句道出了旅游的含义,即访客从一地到另一地以游览、游乐为主的旅行。自古以来,旅游的落脚点始终是景区。因此,要实现全域旅游,打造精品景区是关键。如果景区没有吸引力,无法吸引游客,旅游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今年“五一”小长假,以洪崖洞、李子坝轻轨站、长江索道等为代表的网红景点,把“网红重庆”推上全国旅游人气榜的新高峰,1735万人次来渝“打卡”。这就是精品景区的吸引力。在发展全域旅游的大目标下,各个景区首先要擦亮自己的金字招牌,把本地区的旅游资源做出亮点,做强特色,做深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为全域旅游新的到来做好准备。
将“珍珠”连成“线”。把像“珍珠”一样的景区串成“项链”,形成规模效应突出、旅游产品丰富的产业集群,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应有之义。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在交通以及旅政体制机制上实现畅通,以此提升景区之间的交通互连、资源共享以及齐抓共管程度。当前,三峡旅游“万开云”板块就已经初步显现出了这样的规模效应——依托三峡交通等硬件设施的联动,万州、开州、云阳已经形成循环旅游线路。“万开云”旅游板块区域影响力的提升,正体现了将“珍珠”串成“线”的力量。同时,在实现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各地还需要注重“旅游+”。旅游业对相关产业具有极强的拉动作用,同时也需要其他产业要素进行支持。在平安乡采访时,当地干部就表示,希望能通过关门山的旅游,带动平安乡的红色旅游、生态避暑、农业观光等,实现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因此,在全域化发展过程中,各地还应探索将当地旅游资源与其他产业连成“线”,在融合中提升综合价值。
2017年10月,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发布的城市旅游影响数据显示,重庆位列全球发展最快的10个旅游城市榜首;在中商情报网发布的2017中国最热门的50个旅游城市排行榜上,重庆又排名第一……仅今年“五一”假期期间,重庆接待的境内外游客就达到了1735.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2.48亿元。
然而,这样的喜人局面也伴随着“成长的烦恼”——目前,重庆旅游业尚存在发展不平衡、有效供给不充分、市场秩序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
重庆市旅游发展大会指出了破解之路:“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是一篇大文章,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充分发挥人文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挖掘新潜力、激活新要素、集聚新动能”……
结合大会精神,笔者认为,破解“成长的烦恼”的核心要诀就是一个字:“精”,其精髓可以总结为三句“精字诀”——打造精品创亮点,聚焦精准抓重点,追求精细破难点。
打造精品创亮点,就是在打造精品景区的过程中,既要做到硬件“精”,也要兼顾软件“精”。没有精品景区作为优质供给,就不能影响市场客源的旅游倾向。这就要求重庆旅游要坚持以精品景区景点为载体,抓住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旅游品牌,大力推进绿色生态游、峡江风光游、红色文化游、人文历史游、民俗风情游、夜景休闲游,全力打造旅游升级新亮点,真正让游客所见皆是精品。
聚焦精准抓重点,就是要在重庆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突出关键、精准发力。重庆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从旅游短缺型城市到旅游大市的历史性跨越。但是,随着旅游消费不断升级,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当前,最紧要的是要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政府统筹推进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抓住关键,精准发力,重庆旅游业才能在自我革新中红上加红。
追求精细破难点,就是要在精雕细琢中提升重庆旅游业的品质和内涵。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对旅游这一综合性产业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于细微之处做精做细管理服务,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运用,提高重庆旅游业美誉度和吸引力;要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多留经典,少留遗憾;要坚持以交通畅达为基石,打通“主动脉”,畅通“最末梢”,助推“慢行游”,全力构建“快旅慢游”新支撑;要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友好性,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最近,在抖音、快手等各类视频软件的推广下,在现实版的“千与千寻”洪崖洞、麻辣鲜香的“吃货之宝”火锅以及“穿楼轻轨”等“网红景点”助推下,重庆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1735.7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12.48亿元,“3D魔幻大都市”的形象红遍了互联网。
毫无疑问,重庆是一座天生丽质的山水之城。山水环绕、江峡相拥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错落有致的独特城市景观;以香辣火锅领衔的渝派川菜,拨动着无数“吃货”的心弦;而耿直、热情的巴渝风骨,更是赋予了这座城市热情、奔放的灵魂和无数极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然而,对身为重庆人的我们而言,在家乡美景火遍全国之际,更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该如何让重庆旅游从“火”到“火炎焱燚”。
市委陈敏尔说,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是一篇大文章。而针对如何做好这篇大文章,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提出了打好“三峡”牌、“山城”牌、“人文”牌、“温泉”牌、“乡村”牌等“五张牌”的具体路径。
要打好“五张牌”,关键在坚持问题导向。“五一”小长假期间人群挤爆洪崖洞的情景让人印象深刻,突如其来的“追星级”待遇让重庆旅游受宠若惊,却也把景区周边相关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如洪崖洞附近人车共道,出现了较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是发展的方向。要想打好重庆旅游“五张牌”,首先要厘清重庆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继而再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完善交通、餐饮、住宿、公共服务设施等相应的配套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有的放矢补齐短板,让重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打好“五张牌”,重点在推动融合发展。旅游是一个综合性产业。说它综合,是它不仅能拉动服务、文化、信息、交通等各产业,同时更能促进相关产业的融合共进。因此,打造重庆旅游升级版,同样也是相关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和新空间。因此,各区县各部门应按照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相关部署,大力推进“旅游+”,拓宽产业辐射面,延伸产业链,构建起以旅游为平台的复合型旅游产业结构,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
打好“五张牌”,核心在打造品牌。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要助推“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崛起,就要摸清全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禀赋,加强对自身优秀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挖掘、提炼和培育,营造城市特质,展现重庆自然人文特点特色,凝聚地方旅游比较优势,把“五张牌”打造成重庆旅游的五张靓丽名片,这样才能将短期的“目光聚焦”转换为长久持续的“深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