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网:乡村道路硬化后的养护和管理措施

发布时间:2024-08-13 10:39:13    浏览:

[返回]

  公路养护网:乡村道路硬化后的养护和管理措施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乡村道路后期的养护与管理不当,存在很多问题,引发了各地区交通部门与各级政府的关注,成为乡村道路建设函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乡村道路硬化后的养护与管理直接关系到乡村道路建设的总体质量与可持续性,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必须提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度。

  当前大部分乡村道路以碎石与泥土铺成,抗压能力较弱,使用一段时间后一旦到了雨季,路面便会泥泞不堪,致使人与车辆难以通行。由此可见,道路硬化是解决行路难、行车难的关键。乡村道路大部分路面窄、道路崎岖蜿蜒、地形起伏不一,且排水不畅。水泥混凝土路面造价较低,施工方便,实用性较强,在农村道路建设中较为适合。而通过对乡村道路的硬化可以将农村面貌改变,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上铺设水泥以后,不仅提升了行车舒适度、平整度,而且更加洁净,使整个乡村看起来更加整齐美观,将过去脏、乱、差的环境现状彻底改变了,且方便了人和车辆的出行。

  为了防止发生重车碾压、排水不畅等造成道路损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路面进行巡视以及维护,形成“建好、养好、用好”的良性循环。

  很多乡村道路建设完成后就被重型农用机械或者大型机械设备碾压变形,且长时间没有人养护,已经难以分清土路还是油路。

  在一些山岭重丘路段,林草覆盖率难以达到10%以上,黄土层松散,每年平均降水量80%集中在7月中欧体育、8月及9月,且暴雨天气多,对路面有严重的冲刷、侵蚀,且容易发生地面集流,容易造成路基坍塌等灾害。

  此外,道路硬化后养护设备少,技术水平较差。当前,大部分乡村道路养护使用的设备有拖拉机、压路机以及挖掘机、修补机等,机械动力约为320kW左右,平均每公里为0.154kW,不能与乡村道路点多、面广、路况复杂、病害多等养护新要求相适应。

  机械操作人员专业技术知识缺乏,没有经过专业化培训,大部分仅会简单的操作,未能按照标准化操作步骤执行,经常发生技术故障,且机械设备闲置时缺少保养,难以在道路养护中发挥作用。

  乡村道路硬化后,很多地区政府存在“重建设,轻养护”的思想,无人养护或无资金养护情况时有发生。比如,硬化后的乡村道路大小不一的石子无人清理,机动车碾压后使路面遭到破坏。路政管理缺失。

  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大部分地区乡村道路路政执法不严,且各项制度与管理规定依然空白,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如不能结合乡村地质及气候环境实施有效的硬化后养护管理,将大大降低硬化后的道路使用寿命,阻碍到乡村建设步伐。

  乡村道路硬化后,虽然路面质量提升了,车辆驾驶员便会放松安全驾驶的警惕,造成安全事故频发;因不注重对路面的清理与管理,经常有大石头或者其他障碍物出现在路面中,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这些均需要相关部门提高重视。

  乡镇人民政府是乡村道路养护工作直接责任人,也是重要的指导部门。但是依然延续传统管理观念,认为乡村道路硬化后,道路整体质量提升,为了节省成本与人力,不需要后期的养护,思想上轻视对道路的养护工作。此外,当前合理的乡村道路养护机制与固定经费缺少,农户自觉参与乡村道路养护的积极性不高,后期乡村道路养护资金难以落实,尤其是发生重大损毁后,难以及时修复。政府有关部门缺少这方面的有效对策。

  乡镇人民政府是乡村道路养护工作直接责任人,也是重要的指导部门。但是依然延续传统管理观念,认为乡村道路硬化后,道路整体质量提升,为了节省成本与人力,不需要后期的养护,思想上轻视对道路的养护工作。此外,当前合理的乡村道路养护机制与固定经费缺少,农户自觉参与乡村道路养护的积极性不高,后期乡村道路养护资金难以落实,尤其是发生重大损毁后,难以及时修复。政府有关部门缺少这方面的有效对策。

  乡村道路养护主管部门是乡政府,但是路政执法部门是交通部门,在行政执法上存在很多漏洞,包括立法、执法权限、执法队伍建设、执法依据、经费等。乡村道路养护处于探索时期,必要的政策体制保障非常关键。

  乡村道路硬化基本是对原有路基的完善与整改,确保通车顺畅是最基本的。在乡村道路中,行驶的车辆以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为主,驾驶员驾驶随意性较大,不按交通规则行驶的情况非常普遍,且为了农业生产,大部分速度较快,如果相关部门缺少教育宣传,将难以提高村民的养护意识;此外,乡村道路缺少相关警示标志,安全保障设施不足。

  临沟临河地带,道路周围可以种植杨树、柳树等;山丘地区可以种植油松,黄土悬崖地区可以种植文冠果(木瓜树)、柠条、小槐树(刺槐)防风固沙。采取规模造林、集约经营,将树木成活率提高,快速发挥防护林草的作用。增加植被覆盖率,将多树种混合交叉抗御风沙的优势发挥出来。在黄土地区,结合黄土层深厚、分布广、结构疏松、透水性强等特点,就地取材,梯级建设,层层拦蓄,从而形成护路林坝带。

  “建设为基础,养护是关键”这一观念需要县乡政府各级人员牢固树立,对公路建设中重建设轻养护的思想坚决纠正,正确对建设与养护间的关系进行处理,建设与养护同步实施。一方面,硬化后的乡村道路养护,需要制定由乡镇政府与交通部门、村委会共同参与的《办法》,目的是确保乡村道路养护制度化、标准化,使道路养护可以有法可依;另一方面,道路养护上做到科学养护与正常养护相结合,重点养护与全面养护相结合;此外,以乡村养护队为主导,鼓励村民自觉参与养护,对路面等级高、车辆流动性大的线路由县交通部门、乡政府联合进行综合管理,加大日常养护与病害处治力度,其他线路可以由乡村养护队组织养护,可以采取家庭或者个人承包的方式养护,将养护责任制建立健全。

  县级管理部门定期派技术人员到乡村道路养护工作中进行指导,提供技术咨询;公路行政管理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等组成监督检查小组,对养护工作进行全面监督与考核,将养护标准落实到位。联合交通部制定科学的考评办法,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结合的灵活检查考核方法,合格的路段需要将管护费用及时兑现,不合格的需要重新养护,对缺乏责任心的部门可将经营服务资格取消;加强行政沟通,充分调动乡村领导干部及群众参与对《公路法》、《公路养护管理条例》等规范的宣传与学习,在乡村中形人爱护道路、自觉养护道路的良好氛围,使群众主动配合各级部门对乡村道路的养护工作;采取经常性的突发性巡检工作,对道路使用现状充分整治,切实保护好硬化后乡村道路。

  设备的使用需要由专业操作人员操作,尽量一次性完成修补,避免反复修补对路面造成二次碾压伤害,修补完成以后进行平整度与稳定性的测试,合格以后才能使用。将人员技术培训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对专业技术岗位合理配置,培训方式需要灵活,可以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的方法,多对道路养护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等进行培育教育,努力打岗敬业、技术过硬等专业化养护团队。此外,部门需要对乡村道路行驶车辆进行控制与检查,重要路口安装电子设备监测,要严格执法,制止无证驾驶,严禁非法超限超载车辆驶人;村委会组织在道路硬化后设置相关安保设施,在高危地段设置安全警示,弯路陡坡需要设立防撞反光标志,以使行车更加安全,减少交通事故。

  乡村道路硬化是改善乡村道路质量、提升乡村道路美观度的重要手段,乡村道路的养护与管理是重中之重,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健全养护及管理制度,加强宣传与教育,不断提升养护人员及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为乡村道路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