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体育农业部警告四连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草地贪夜蛾这么厉害?年初,一支规模可观的沙漠蝗虫大军从非洲之角来势汹汹,横扫东非、中东及南亚土地,却在印度政府一句“蝗灾基本结束”的声明中暂时戛然而止。几乎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出警告:另一种同样漂洋过海而来的入侵害虫,正令我国一半以上的玉米种植区域(约1亿亩左右)面临严重威胁。它就是被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评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的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夜蛾科灰翅夜蛾属,又名伪黏虫,原是分布于美洲热带的一种杂食性农业害虫,尤嗜禾本科,主要以玉米和水稻为主食。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它的每次出现都让美洲农民胆战心惊,美加等国农业部均将其作为重点监控防治对象。好在随着美国前些年全面普及抗草地贪夜蛾转基因玉米的种植,极大缓解了该害虫对美洲农业的威胁。
不幸的是,由于全球化商业大流动,2016年,草地贪夜蛾被意外发现扩散到美洲之外,首次侵入的对象是非洲。追踪草地贪夜蛾的扩散途径发现,最初因为频繁的国际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草地贪夜蛾借助船只或飞机偶然入侵非洲。
非洲广袤多样的植被和炎热的气候,恰好为草地贪夜蛾的繁殖提供了完美条件,再加上失去美洲上原生生态的天敌遏制,草地贪夜蛾便如非洲猪瘟一样以极其惊人的速度蔓延开来。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自2016起首次入侵非洲以来,短短两年时间草地贪夜蛾便已扩散至非洲44个国家,造成约6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随着其种群定殖繁衍(在新环境中永久持续繁殖),对当地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造成持久损害。
更严重的是,随着草地贪夜蛾在非洲疯狂繁殖,种群基数急剧扩大,部分草地贪夜蛾竟顺着季风远距离迁飞,实现了跨洲际扩散。
2018年5月,人们第一次在南亚的印度发现草地贪夜蛾的踪迹中欧体育。预感到跨洲际传播的巨大威胁,联合国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全球重大虫害预警”,可惜为时已晚。2018年11月,草地贪夜蛾被发现已侵入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2018年12月侵入缅甸(东南亚),标志南亚这一植物乐园彻底沦陷。
草地贪夜蛾世界扩散图:2016年从美洲扩散到非洲,2018年5月扩散到南亚(印度),2018年11月扩散到东南亚(缅甸),2019年1月,被发现侵入中国(云南) 作者供图;地图来源:,国家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备案
严峻态势引起中国农业科学院虫害专家们的高度警戒。很快,2019年元旦,我国云南也首次发现了草地贪夜蛾,在之后的短短几个月,草地贪夜蛾以惊人的速度覆盖了大半个中国。
小小飞蛾,为何有这般本事?才几年功夫,就走出美洲、侵占世界,成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农业外来有害生物预警榜上的通缉要犯?这就得说到它的特殊“才能”了。
乍看草地贪夜蛾,浑身灰白相间,在蛾子界可谓相貌平平。但它在美洲肆虐的时候,却有一个别称,叫做“Fall Army Worm”(秋行军虫),说的是它在幼虫阶段取食植物嫩叶便像军队一样,采食精准,进食高效;而迁飞转移又像行军一样迅捷,吃完一块地就飞到另一块地,为害严重。
其一,能吃。草地贪夜蛾属于杂食性害虫,寄主遍布 76 属 353 种植物,尤其偏好禾本科作物,比如玉米、甘蔗、水稻,高粱等,且食量惊人,一只成虫一顿就可以吃下接近自身体重的鲜叶,一旦成灾,可造成玉米减产20%以上,严重时可致绝收,堪称“玉米克星“;
其二,能飞。草地贪夜蛾成虫飞行能力高,借助气流,一夜能飞100公里,雌虫产卵前可飞500公里,相当于上海跨省到合肥的距离,在季风的加持下,甚至可以乘风远距离跨洲际飞行;
其三,能生。草地贪夜蛾定殖繁衍效率极高,无滞育现象(即动物受外部环境诱导所产生的一种较不稳定的休眠现象,可调节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时间以适应所在地区的季节性变化),对周围环境有极佳的适应能力,在温度11℃~30℃ 之间均可以正常繁殖,在理想温度(28℃)下,30 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且雌雄虫可多次交配,单头雌虫每次可产卵100~200粒,一生总产卵量可达1500粒左右。
此外,它还十分抗药。害虫药理实验显示,草地贪夜蛾对传统有机磷类农药、有机氯类农药以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均具有较高的抗性基因变异率,换句话说,其自身抗药性较强,传统农药较难实现对虫害的扑灭防治。
能吃,能飞,能生,抗药,草地贪夜蛾正是依靠这四把板斧,自进入中国以来,在国内四处为祸,迁飞扩散速度之快,危害区域之广,后期防控难度之大,堪称历年之最。今年年初,更是登上了中央涉农第一号文件,成为年度重大病虫害之首。
2020年1月2日,中央发布涉农第一号文件,点名“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一句话奠定其年度害虫榜首之位。农业部门也于2月20日发布第四次警告,表现国家层面“极其高规格”的重视。
不过,我们也看到,草地贪夜蛾去年1月就来到了中国,都整整过去一年多了,怎么好像才刚刚引起广泛关注?这和草地贪夜蛾对我国的实际威胁有关。
有两个原因制约了草地贪夜蛾第一年在我国的繁育。一是草地贪夜娥是去年年初在我国云南边境第一次发现,但虫群基数不大,而且南方玉米种植面积相对有限,且已经过了玉米初期嫩叶生长期,食物供给有限又较大程度限制了虫群规模;
二是草地贪夜蛾虽然无滞育现象,但其繁殖周期和效率与气温有较大关系,去年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因素是,在草地贪夜蛾繁育效率最高的夏季,南方的玉米种植已经成株结果(来不及受新虫影响),到了冬天,气温下降后又降低了它们繁育的效率。
今年不容乐观的原因是,去年它们是境外侵入,中国本土无存量虫卵,捕杀效果相对较好。而今年其种群已经在本土进行了繁育产卵,并且得益于今年的暖冬气候,其规模未知,一旦气温逐渐回暖,最乐观的估计也是去年虫群规模的百倍以上。
据野外观测确认,自去年1月侵入云南至今,我国西南、华南六省的草地贪夜蛾在历经一年多的繁殖孵育后已繁衍了1~2代,虫源积累基数巨大。
农业农村部统计显示,截至今年2月10日,我国西南、华南地区见虫面积已超过60万亩,是2019年同期的90倍。其中,云南省作为草地贪夜蛾进入我国的第一线个县报告耕地出现虫迹,平均每百株虫量6头,受虫密度最高地区竟已达每百株60~90头。
不仅如此,在与云南毗邻的老挝一侧,草地贪夜蛾见虫面积也已超过112万亩,虫源基数亦同比急剧增加。境内外虫源的双重叠加,对我国今年的农业生产,尤其是以玉米等农作物为主要经济作物的北方地区,造成巨大威胁。
可以非常肯定的说,如果不提前做好充分的预备防治,今年草地贪夜蛾虫害爆发规模将令人乍舌,严重危及我国粮食安全。
首先是不能轻敌,必须清醒认识到此次草地贪夜蛾入侵规模和扩展速度已经远超普通农户和基层植保站的能力范围。其次是必须防患于未然,充分利用幼虫阶段这一黄金灭虫时间窗口,加大力度实施包括药剂扑杀、灯光诱捕及生态防治在内的各种手段,遏制大面积暴发成灾。
2月20日,农业农村部第四次发布草地贪夜蛾防控应对预案,《预案》预计,全国需要防治面积达0.8亿~1亿亩次,摊开接近整个宁夏的面积。其中,西南华南周年繁殖区(海南、云南、广西、贵州、广东、湖南一带)防治面积3500万~4000万亩次,江南江淮迁飞过渡区(福建、浙江、湖北、四川、江西、重庆一带)防治面积1500万~2000万亩次,黄淮海及北方重点防范区(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和东三省一带)防治面积3000万~4000万亩次。
为此,财政部预拨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14亿元,支持各地做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相关工作。其中安排草地贪夜蛾防控4.9亿元,用于支持云南、广西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
此外,《预案》也对具体防治工作做了细致部署。一是启动全面监测预报,组织各级植保机构信息共享,全面掌握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确保不贻误最佳防控时机。二是针对各地不同的虫害状况,积极实施分区联防联控,因地制宜采取理化诱控、生物生态控制、应急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强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及时控制害虫扩散危害。
并且,我们发现,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推荐名单》中,还入选了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联合研发的一种病毒杀虫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为了预防农业害虫,投入我国唯一一个最高生物等级(P4级)病毒科研机构科研攻关,政府防患草地贪夜蛾的决心可见一斑。
2020年中国的开局真的有点艰难,从新冠疫情到草地贪夜蛾虫灾,经济发展和主粮安全双双受威胁。从用途上说,玉米不单是果腹的主粮,也是医用酒精的原料,对于当前的中国,保障玉米生产可谓意义深重。
全球化带来了区域发展,也不可避免带来了危险。我们担心万里之外的虫灾,警惕千里之外的病毒,还要关心气候变暖,整个世界仿佛连成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技术进步带给人类的终归只是工具性的,而要度过难关,紧紧相连的人心恐怕才是最澎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