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体育官网国内35784种植物40种已灭绝全球30多万种植物,中国占了十分之一,高等植物35784种,其中1.5万多种植物是中国特有的。
(仅云南一省就有超过1万9千种高等植物种类,相当于整个欧洲的数量,广东省内有7700多种。)
全球30多万种植物,中国占了十分之一,高等植物35784种,其中1.5万多种植物是中国特有的。
(仅云南一省就有超过1万9千种高等植物种类,相当于整个欧洲的数量,广东省内有7700多种。)
国内植物的“户口本”信息,最近发生了更新。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等机构主办的《生物多样性》杂志发布的最新评估结果显示,中国35784种植物,有40种涉及绝灭等级,其中属于绝灭等级的21种植物为中国特有种。南都记者了解,为保护植物,国内在就地保护方面建成自然保护区超2700个。在迁地保护方面,植物园近30年建设发展迅猛,但植物园存分布不均且同质化现象。此外,国家试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整体保护在三五年内或见成效。
数据显示,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全球30多万种植物,中国占了十分之一,高等植物35784种,其中1万5千多种植物是中国特有的。仅云南一省就有超过1万9千种高等植物种类,相当于整个欧洲的数量,广东省内有7717种。
为何中国植物如此丰富?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秘书长、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马克平研究员介绍,“中国是唯一一个气候带谱齐全的国家,先天环境多样化。”植物学大会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展数据显示,中国地域辽阔、横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带和热带,因此几乎可以见到北半球所有的自然植被类型,且有非常多的生态系统和类型。这也因此造就了中国高等植物数量居北半球第一,世界第三的地位。
此外,地质历史原因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对中国生物多样性来说,有两个地质历史事件是最重要的,一个是青藏高原的隆升,另一个是第四纪冰期。第四纪冰期时中国带大部分未被冰川覆盖,这使中国成为重要的物种保存中心以及物种形成和进化中心。
但现实生活中,人类的活动正在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4年物种红色名录中,有15000多个物种正在受到灭绝威胁。有研究认为,人口的增长给地球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压力,人类现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已超地球资源的1.7倍。当今生物灭绝速率比66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以来所有的灭绝速率大1000倍,每年有一千个物种正在消失,如果不采取措施很快会变成每年一万个,估计1200万种现存线世纪末消失。由此,有学者认为,地球正在进入第六次生物物种大灭绝时期。
而在国内中欧体育,在1992年出版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和2004年出版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基础上,环保部和中科院2013年联合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评估报告(下称评估报告),采用IUCN研发物种红色名录等级和标准,该体系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的物种濒危等级评估体系。评估报告对国内的超3万5千种高等植物进行评估,每种植物都有(受威胁)等级。今年7月出刊的《生物多样性》杂志最新研究对评估数据进行了部分更新。
评估使用等级包括绝灭、野外绝灭、地区绝灭,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数据缺乏。绝灭即灭绝,受威胁等级包括极危、濒危、易危三个。
新近研究显示有3879种(约11%)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多达40种植物已经确认灭绝,占比0.11%.其中属于绝灭等级的21种植物都是中国特有种。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说,虽然全球植物有30多万种,但从经济价值角度来说,全球广泛应用植物也就2000-3000种,最常用的不过50种。很多植物甚至都还没被人类了解就已经消失了。植物不像动物,比方大熊猫有深入人心的形象,它的可爱和现状反差能让人意识到保护的重要度,但其实有很多植物也是珍稀的。
评估结果显示,物种绝灭的主要原因是生境的丧失和退化。由于人类经济活动改变了土地性质,使野生植物分布地转变为农林产品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及路网管线场地,从而蚕食毁坏植物的原生境,久而久之,造成物种居群数量减少直至消失。只有少数物种的绝灭主要是由于过度采集所导致的,如五加科的三七(Panax notoginseng)和木兰科的绒毛含笑(Michelia velutina)。
特有物种方面,中国特有的高等植物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51.4%.评估结果显示,特有种中属于受威胁物种的有2462种,占受威胁物种总数(3879种)的63.5%.中国高等植物特有种在科级水平上的受威胁状况为,被子植物是兰科(Orchidaceae)最受威胁,兰科植物有532个物种为中国特有,其中属于受威胁物种的有2 7 1种,比例达50 .9%.国家1级保护植物,如水杉、银杏、珙桐、银杉、天目铁木、金钱松、百山祖冷杉等,都是中国代表性的受威胁植物。此外,评估结果显示,受威胁物种数多的主要是西南一些省区。云南省受威胁植物最多,有1674种,占全国受威胁植物的44.4%;其次为四川、广西、。广东同样不乐观,排名在前列,作为第七名有338种,占比9%.
除了以上明显受到威胁甚至已经灭绝的物种,评估报告对近危和数据缺乏的物种也提出需要关注的呼吁。新近研究显示,属于近危等级的高等植物有2818种,占评估物种总数的7.9%.而属于数据缺乏等级的植物有4804种,占评估物种总数的13.4%,这些物种主要是野外居群和分布等信息不确定。评估报告指出,对含20种以上的科进行分析,以被子植物为例,其中杜鹃花科(Ericaceae)数据缺乏比例最高,该科种数为933种,其中数据缺乏种数为210种,数据缺乏比例为22.5%.报告提出,物种调查过程中可重点关注数据缺乏等级的物种,以填补数据空白。
任海介绍,当前植物面临的问题是,它们正在失去生活的地方。问题主要有五个。一是原有森林被砍掉。因为利益原因的也有,国内火热的进口红木原木生意在让东南亚邻国的红木资源几近灭绝,近年来情况有所减少。广东省内,历史上湛江徐闻县曾有森林,而在五十多年前解放初期,这片存在数万年的热带雨林遭“灭门”式砍伐,就为了作为农田和改种甘蔗。因为交通建设原因的也有,很多森林地区被砍伐改造成公路码头,以深圳湾为例,原有的5公顷海岸带减少到现在的2公顷,所为的就是再造成滨海大道。
二是破碎化。植物生存的环境大块大块被改造用来修建城镇,生态环境破碎化,老虎不敢跑了、鸟不传粉了,植物没有传粉更难有下一代了。三是污染。很多植物都是不抗污染的,一下酸雨就死定了。而且现在全球气候变暖,有个数据显示,地球再升高2℃,80%左右的生态系统都要崩溃。四是内因。部分植物有繁殖障碍。五是外来物种的影响。比方在本地种植桉树,虽然是有用的物种,但该类植物排外,是个“麻烦种”,影响本地其他原有植物生存,外来入侵物种是另一回事,比方薇甘菊,号称一分钟一公里,从内伶仃岛上来深圳,如今堪称深圳的头号植物入侵者。
IUCN将威胁因素总结为六个主要方面:生境退化和丧失、直接采挖或砍伐、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物种内在因素和种间影响。评估主要分析被子植物所受的威胁因素,评估报告结果显示,生境退化或丧失影响最大,涉及2116个物种,占所有影响总数的60%,其中又以农林牧副渔业发展的影响最大,占比18.1%,其次为基础建设和资源开发,分别占比7.1%和3.0%.直接采挖或砍伐涉及物种963个,占所有影响总数的27.3%,排名其次,此外依次分别为物种内在因素(占比10.1%)、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占比1.1%)、种间影响(占比0.9%)和环境污染(占比0.5%)。对于威胁因素,评估报告指出,威胁因素是随时间和空间不断变化的,对威胁因素和物种居群变化开展动态观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鉴于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早在1993年,中国就加入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源于了解,保护多样性首先要知根知底。公约之后,国内持续对本土植物进行“摸清家底”,至今仍在进行。最值得一提的显然是《中国植物志》出炉。几代中国科研人员为生物建立“户口本”,历经45年、400人、由200多个分类学家完成的《中国植物志》,到2004年全部完成共计80卷126册5000多万字。该志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植物志书,记载了中国三万多种植物的的“户口信息”:科学名称、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经济用途等。除了植物志,近年来《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国家动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等也陆续完成出现。
不过,2002年《生物多样性》第六次缔约方大会确定“2010年大幅度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不但没有实现相反还恶化了。先后在1994年和2010年,中国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后者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与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到2030年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2015年国务院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等目标。
就地保护了65%以上的物种“摸清家底”的同时,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保护涵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马克平介绍,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有三种方式: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属于就地保护的类型。中国对于就地保护的推动力度较大,自1956年建立自然保护区以来,截至到2015年底,中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740个,国家级保护区446个,占国土面积的14 .8%.就地保护了65%以上的物种。
马克平说,“有钱”才更有条件做环保,中国现在发展起来了而且重视环保和生态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在亚洲做得最好。但是目前保护还是存在问题,有些地区还有为经济利益先破坏再治理的情况。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对自然保护的认识不足,破坏生态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另外,国内现在才400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央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应该解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运行经费,每年也就十几个亿的财政支出。不然搞得保护区为了生计,开发利用保护区的资源,经常违反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马克平感觉,当前自上而下推自然保护难度还是很大,地方政府不仅要贯彻上级批示和文件,关键是要提高认识和自觉性,要有保护自然的概念,而不是怕了才去干。要从长远发展角度看问题,而不是只看重短期利益。
迁地保护方面,目前国内共195个植物园(树木园),覆盖主要植物区系,收集保存植物物种2万个,占比中国植物区系65%.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中国办公室主任文香英介绍,植物园有三个功能,其中一个就是保护物种。中国目前非常重视迁地保护,并取得一定成就,中国的植物园发展得很快,特别是近30多年。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副秘书长黄宏文持同样看法。国内的植物园数量在解放前不到20个,到目前数量众多。从一线城市慢慢拓展到三四线城市,覆盖范围基本上跨越了南带、北带、温带一直到东三省。
尽管发展快,但濒危珍稀植物这么多,文香英认为还是要加快速度去保护。而且国内的植物园现在有个问题是分布不均,比方很多珍贵植物,但却没有植物园。另外国内的植物园跟国际的还是有些差距,包括布局管理、资源收集和评价等方面都还不够好。过去有段时间植物园的发展连续性也不好。黄宏文则指出目前国内的植物园存在建设同质化问题,起码有40%的植物园没有建设到位,偏向公园性质。他呼吁,植物园的建设还是要立足本土特色,把当地的植物做好做扎实就很不错了。很多地方不切实际地种植热带、高山等不适应本土生长的植物,本末倒置,把精力花在别人更有优势的地方。
除了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国内在离体保存方面也下了功夫。包括2009年成立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累计保存22301种动植物及微生物种质资源。除了种子和DN A等,中国还有55家单位建立了种质资源圃。企业发起的遗传资源保存同样有规模,包括华大基因2016年成立深圳国家基因库、世界首个植物干细胞银行7月25日成立等。此外,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政府层面的生态系统修复行动和环保民间组织同样活跃。
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试点的国家公园体制。在先后建成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之后,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目前有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在进行,包括三江源、大熊猫、钱江源、东北虎豹等国家公园。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的一个典型行动,用以解决生物栖息地破碎化的方法,其效果可期。事实上,近年来国内颁发多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趋于完善和系统化,国内经济投入和保护意识都有所增强。马克平认为,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对自然保护是有利的,他对中国自然保护的未来充满信心。也有行内人士点评,目前的管理力度确实很大。当然,保护效果的呈现需要一个过程,估计三到五年内会有效果产生。
对于植物乃至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开始研究量化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给其“定价”。马克平介绍,包括通过其涵养水源、缓解洪水和减缓气候变化等,通过一系列计算,来评估折算出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藉此让人们认识到其重要程度。马克平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Nature》1997年曾发表一篇文章介绍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的间接价值有多少。当时的评估是全球生态系统每年为人类提供的服务产生33万亿美元的价值。这是什么概念?当时全球GDP加起来有18万亿美元。这相当于生态系统带来的间接价值远高于GDP的总和。
注:内文部分材料引用于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展,公益展承担方(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供图